吉慶堂二十七載古玩經
許多人都以為古董商總會將“最靚”的器物留給自己,抗希齋仇焱之、雲海閣張宗憲、永寶齋翟健民這些“大行家”走的似乎就是這個路子。然而,吉慶堂“少主人”王澤怡(Jamie Wang)卻説,她認識一個人,寧願折本也要將最好的貨留給客人,品相上有絲毫參差都要向客人説清道明,這個倔脾氣的古董商便是她的父親王延慶(Patrick Wang)。
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八年未成立前,吉慶堂曾一度為裕華公司提供古董貨品。王延慶初期並不是全職做古董生意的,還要兼顧股票、金融投資,直到一九八八年八月八日吉慶堂落户中環雲鹹街,王氏才開始“全情投入”。
當王澤怡正於吉慶堂內廳向記者講述古董行來由,其父王延慶擺?手悠悠然走了進來,他既來“旁聽”也幫女兒作“補充”。王延慶認同女兒的講法,他的確是因興趣使然才“入行”的。説起與古董的緣分,他要追溯到他父親與胡惠春的交情:“上世紀前半葉,我父親王恩洪從上海聖約翰中學畢業。他和敏求精舍的香港著名藏家胡惠春是同學,畢了業就進入胡惠春爸爸胡筆江的上海中南銀行工作。”
兩家人先後由上海南來香港,交往不斷。而王澤怡自幼在“研討、熱愛古董”的氛圍下成長,得到餘濟森、周漢豪等行家的指導,一九九九年從英國取得學士學位後就返港幫手打理吉慶堂。
稀有霽藍釉金碗
王延慶説,上世紀末香港的高檔官?古董不多,與現時拍賣行見到的天價、品相出眾的官?拍品相差甚遠。如今,中國與海外市場聯通更緊密,市場擴大了太多。“想當年英國人出二、三萬英鎊可以買到一隻轉心瓶”。
“這個價錢在當時可以買一棟屋。”王澤怡隨即補充道。二十多年過去,這對父女自覺,古董的市場成交價與香港房價“攜手共進”,不過,買古董你要拿“真金白銀”(足金先可交易),而買樓卻能向銀行貸款,付了首期再想後面的按揭。
王澤怡拿來一個金飯碗,端詳起這寓意吉祥、品相良好之物,她説:“這隻比較少見,金是原裝,沒有翻油過,也沒有掉色,Condition(保存情況)很好。”
霽藍釉屬單色釉中的高温釉,經高温一次燒成,霽藍也稱祭藍、積藍、霽青,是藍釉瓷中最主要的品種。霽藍釉瓷釉面不流不裂,色調均勻一致,釉層肥潤,深沉凝重。
在元代,用於燒製霽藍釉瓷的進口鈷料十分珍貴,髮色尚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古代陶工們能燒造出髮色穩定、勻淨不暈散的霽藍釉瓷實屬可貴。藍釉瓷在經過近半個世紀沉寂後,於清康熙時期再度興盛,此後歷朝均有精品,且存世數量遠大於前朝藍釉瓷。
王延慶介紹説,等到康熙時期,藍釉瓷主要以祭祀用具為主,色澤潤澤穩定,色澤深沉者多為仿宣德霽藍器。同時,藍釉瓷品種也有所發展,出現外銷器的灑藍釉瓷,以及色澤淡雅的天藍釉瓷。
在高温狀態下釉層熔融垂流,致使器物在口沿處釉層變薄,顯露出白色胎骨,形成一道白邊,俗稱“燈草口”。王延慶拿起霽藍釉描金碗,用手輕輕捋了一遍碗口,他説像這小杯的造型,傳世所見最多的是內部白釉:“我在北京故宮博物館只見過一隻包銀的,這件是包金的,很稀有。”
精緻素三彩北帝像
環顧吉慶堂的內堂,沙發兩側擺放?幾個巨型木質書架,存有十多年來香港兩大拍賣行在中國藝術品部分的春、秋拍圖錄。沙發後面,一尊小巧精緻的素三彩北帝像擺放在玻璃櫥櫃中。
乍一看,記者只覺得北帝的模樣甚是威嚴。王延慶則忍不住稱讚此物的素淨顏色,因素三彩的“素”本指顏色單純、不艷麗,多以綠、黃、紫、白為主。同時,這“素”又與北帝作為“上帝公、上帝爺、帝爺公”的身份有關,在道教民間傳説中,北帝實為統理北方、統領水族的神祇。
“越人尚鬼,而佛山為甚”,廣東佛山的百姓奉北帝公為“大父母”。到了明清,佛山北帝誕(農曆三月三)曾是佛山民眾最隆重的崇神節日,儀式包括:設醮肅拜、燒搶大爆、演戲酬神、巡遊、崇升等。可以説,正是在“北帝祭祀”這樣的宗教文化環境中,明素三彩北帝像才得以出現。
據王澤怡介紹,其父挑選古董時十分注重顏色,在接觸到Robin Egg Blue(羅賓蛋殼色)後就深愛上這種獨特的藍色,在世界各地收羅有關的瓷器,其中包括清乾隆爐鈞釉瓶。之所以稱這種瓷器的顏色為Robin Egg Blue,是因為其釉色像極了旅鶇(亦名美洲知更鳥,American Robin)蛋的顏色─湖藍色中泛?一絲青意。
當拍賣行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打入香港後,有人認為古董商的交易地位被動搖了,也有人説拍賣行、行家與藏家三者處在一種相互制衡的關係。王延慶卻不以為然,在他眼裏,香港古董商與蘇富比、佳士得的關係非常密切,也非常好。“拍賣行一來,實際上是把古董流通生意做大了,更多好的貨品走進來也走出去。”
在與拍賣行合作的過程中,吉慶堂也發展出“兩個優勢”。王澤怡解釋道,其一是古董行不會收取佣金,除了價格公道之外,許多等錢用的藏家也可以儘快拿到現金;其二是許多藏家並非想要錢,更多是想“以貨換貨”──譬如拿曾買過的官?換一件新看中的汝?。藏家在這種“置換”的過程中學習鑑賞,越藏越好,亦慢慢形成收藏的滿足感。
逾二十年坦誠經營
這時,一位客人走入吉慶堂。王延慶説,這是位老藏家,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從他手上買過一件清雍正礬紅彩描金雲龍紋六方花觚,當時價格不超過八十萬港幣,如今這六方花觚價值已升到一千四百萬港幣。王延慶説價格飆升看似“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此花觚屬於傳統的礬紅彩瓷,白瓷上繪有紅彩龍紋。但在雍正朝檔案中,這樣的掐絲琺瑯器遠少於琺瑯彩器,是一件很珍貴的掐絲琺瑯六方觚。”
王延慶相信只要是“好東西”,就值得起高價。相反,如果是殘次品、“不開門”的假貨,無論怎樣也不能當作真品來出售。父親對信用的這種堅持,也被王澤怡繼承下來。十年前,王澤怡曾經手賣過一隻唐三彩馬給外國客,一切手續辦妥後,這隻馬卻在文玩鑑定上出了差池──機器顯示的鑑定結果指,這是?品。
“即便客人看不出,你也不能欺騙他。”王延慶一臉嚴肅地説。
“我父親的性格就是這樣坦誠,古董外觀上哪怕有‘一根?’(瑕疵)都會告訴客人。”正因如此,買三彩馬的藏家十分感動,最後還是買下這件藏品。古董行中,總有些店舖頻繁地換店名、換地址,也有些古董行家見到客人進門,竟擺擺手説:“你們自己看啦,你覺得是真的就是真的”。吉慶堂主人從不如此。
談到中國古董市場的蓬勃發展,“老掌櫃”王延慶説,身為行家是件幸福的事:“這就好比你隔?屏風看屋內的朱古力,你懂得越多,障礙就越少,將‘朱古力’看得更清楚。”至於朱古力指向何物?筆者猜想,指的應為古董行當中的鑑定之樂與收藏之趣。
資料來源: 大公資訊
Share